|
|
|
|
|
|
|
這是一座生機勃勃的綠色之城。從城市到鄉村,處處可見林城相依、林水相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她,就是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江南名城——浙江紹興。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西接杭州,東臨寧波,北瀕杭州灣,全市轄6個區、縣(市),總面積8279平方公里,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近年來,紹興市依托山、水、林、田、湖的自然資源稟賦,加快推進國土綠化和“森林紹興”建設行動,城鄉生態環境日新月異,向世界展示了一幅幅美妙的畫卷。
這里,“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城鄉居民盡情地享受著“生態紅利”。
紹興市現有林業用地面積705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01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達55.27%,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27%,綠地率37.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51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1.08%。
優越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紹興榮膺“聯合國人居獎”“中國人居環境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浙江省綠化模范城市”等稱號。
生態統領高位推動抓綠化
近年來,紹興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確立“建設生態紹興、共享品質生活”主題,出臺了《中共紹興市委紹興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品質林業全面推進“森林紹興”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穩步推進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創建工作,并將推進國土綠化美化寫入紹興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打造生態環境優美標桿的目標。
2017年3月,紹興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平原綠化等林業重點工作。同年12月,紹興市委八屆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紹興市委關于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加快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的決定》,提出實施碧水、藍天、凈土、青山、綠道五大“優美環境行動”,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深入推進“四邊三化”和平原綠化,高標準打造了沿江、沿河、沿山、沿湖美麗走廊。
項目帶動提檔升級抓綠化
綠化既是重要的城市形象,也是重要的城市功能。
2015年,紹興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站在新的起點,紹興市抓住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由地市級向縣級城市延伸的契機,提出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新思路,著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以《紹興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暨國土綠化總體規劃(2012~2020年)》為引領,通過實施重點綠化工程,以點帶面,播下新綠,增綠增效,不斷夯實綠色生態本底,扮靚古越大地。
2016年,紹興市投資18.6億元,實施國土綠化重點項目72個;2017年投資19.1億元,實施國土綠化重點項目38個;2018年又組織實施國土綠化重點項目55個,投資19.4億元。同時,紹興市還結合“五星達標、3A爭創”“兩路兩側”整治、“四邊三化”“五水共治”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等中心工作,組織對城鎮鄉村和沿線區域進行綠化擴面、提檔升級,打造風景優美森林景觀。
目前,紹興已成為全省首個所轄縣級城市全部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備案的地級市。
添一筆新綠,繪一筆華彩。紹興市以嵊州市建設國家級珍貴樹種發展示范縣、新昌縣創建省級珍貴彩色森林建設示范縣等為重點,建設珍貴彩色森林32.5萬畝,新植珍貴樹種489.2萬株。
為提升綠化檔次,推進科學造林,紹興市成立了國土綠化專家服務團和農村綠化養護專家服務團,為城鄉綠化提供精準服務,同時,通過組織開展“一村萬樹”百村示范、千村推進三年行動,見縫插綠,拆墻透綠,拆遷補綠,身邊植綠,紹興大地綠意更濃,景色更美。
森林惠民鄉村振興抓綠化
生態好起來,農民富起來。
紹興在抓好森林生態建設的同時,還把發展林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積極培育發展香榧、花木、竹子等林業特色主導產業,林業特色基地擴大到157萬畝,致富了一方百姓。
紹興會稽山香榧主產區入選全國首批62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一棵樹、一粒果,紹興還建成了諸暨中國香榧博物館和嵊州香榧文化博物館。
紹興以“稽山鑒水”為城市形象,加快推進會稽山國家森林公園創建和鑒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市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省級森林公園1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3個、省級濕地公園1個和各類林業觀光園85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獲評“中國最美森林”,6處賞花地獲評“浙江最美賞花勝地”,“一環五區十點三十條線”全長380公里的紹興會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實現全線貫通,為城鄉居民提供了眾多游憩的場所。
與此同時,紹興市大力實施“一畝山萬元錢”興林富民五年行動計劃,促進林業增效,農民致富。通過舉辦中國(諸暨)香榧節、香榧盆景賽,組織參加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和第九屆花卉博覽會,紹興林特產品的知名度和消費群體同步擴大。2017年,全市林業生產總值達456億元。
全民參與同創共建抓綠化
城市是我家,創建靠大家。
這幾年,紹興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廣泛宣傳綠化造林、林業產業、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成效和典型,組織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森林生態建設和綠化造林工作,在每年開展黨政軍領導植樹活動的基礎上,建立以“定地塊、定任務、定責任”為主要內容的黨政機關義務植樹責任制,示范帶領全社會積極投身義務植樹活動;每年開辟一批市民義務植樹點,提前公告,接受市民報名,接洽市民植樹;會同共青團等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植樹活動,組織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身到植綠、愛綠、護綠的實際行動中,形成了全民參與同創共建綠化模范城市的良好氛圍。
據統計,全市每年舉辦各類義務植樹活動150多次,平均每年參加義務植樹活動達238.65萬人次,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1%。
依法治林嚴格保護抓綠化
保護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依法治林、規范執法在路上。
近年來,紹興市嚴格執行林木憑證采伐和林地征占用定額管理制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全面實施了古樹名木調查保護工作,對全市6.86萬株百年以上古樹進行拍照定位、建立檔案、掛牌保護,明確管護主體,落實“一樹一策”等保護管理措施,開展“森林醫生服務年”活動,全力救治病危古樹名木,并對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最美森林”-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保護管理進行地方立法。
紹興市近年來持續不斷地開展專項打擊行動,加大對涉林違法犯罪案件查處打擊力度,有效震懾了違法犯罪行為,鞏固了綠化建設成果,為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撐起了保護傘。
伴隨國家綠化模范城市創建和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活動向縱深拓展,紹興的森林生態體系日臻完善,森林生態質量不斷提高,現代富民林業日益發達,森林生態文化積極弘揚,森林資源保護全面加強。
紹興,已形成人人關心綠化、人人支持綠化、人人參與綠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
紹興,一座“共建、共創、共享、共融”的綠色之城,正沿著新時代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闊步前行。
我也說兩句 |
發表須知: 一、用戶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和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規定,審慎、合法地利用伊妃(E-file)平臺發表言論、作品。 二、用戶的言論、行為若涉嫌違法或侵權,用戶可能被強制承擔因該行為直接或間接導致的全部法律責任。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伊妃(E-file)運營方有義務提供用戶資料,有義務和權利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各種必要措施。 三、伊妃(E-file)中心授權網絡法律專業研究服務機構“網絡法苑”為用戶及客戶提供包括免費咨詢在內的全方位的法律支持。 |